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2、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新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3、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三知识点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你整理的《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重点字词:

阜盛fù:兴盛;阜,多。埠

厮:小厮,未成年男仆。/厮认,互相认识。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嬷嬷mómo:旧读mā,年老妇女。

纳罕hǎn:感到奇怪。绾wǎn着:把长条物盘绕成结。轩xuān峻:高大。

匙箸chízhù:匙子筷子。/匙,钥匙。

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

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

纨绔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

瞋chēn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

姣jiāo花:美丽的花。颦pín:皱眉。

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忖度cǔnduó:推测。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

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ò仪yí门敕Chì造

便biàn宜惫bèi懒放诞dàn伺cì候作揖yī

嫡dí亲狡黠xiá内帏wéi两靥yè

宫绦(tāo)两腋(yè)贾赦(shè)錾银(zàn)

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

2、古今异义: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宜古方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可惜今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3、名句名段: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4、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2.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判断句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

(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问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

3.省略句

(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

(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

(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装句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字音

句读(dòu)阿腴(yú)奉承老聃(dān)

蟠(pán)经传(zhuàn)贻(yí)笑

2.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3.通假字

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4.古今异义

(1)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或“……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6)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7)不必: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5.一词多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6.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7.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

②介宾短语后置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被动句

不拘于时

4.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字音

铮铮(zhēng)转徙(xǐ)恬然(tián)

迁谪(zhé)荻花(dí)轻拢(lǒng)

慢捻(niǎn)抹复挑(tiǎo)霓裳(nícháng)

裂帛(bó)东船西舫(fǎng)悄无言(qiǎo)

敛容(liǎn)蟆陵(hámá)红绡(xiāo)

钿头银篦(diànbì)谪居(zhé)

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

2.文学常识

(1)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2)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3)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诗的风格,以平易通俗著称。

3.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4.古今异义

(1)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2)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3)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4)老大:古:年龄大了。今:兄弟排行第一。

(5)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6)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7)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8)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5.一词多义

感斯人言(言: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因为长句(为:动词,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6.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3)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4)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5.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XX》)(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XX》)(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文看起来是非常好学习,但是实际上,语文其实并不是很好学习,如果想要提升语文成绩,首先得从课本知识着手,理解透课本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知识链接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2.小说的情节结构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4.小说巾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命题角度(一)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l、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于: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切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l、文中写了__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提高语文成绩有哪些窍门

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语文即使不听课,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上课的时候,经常不注意听课,或者是利用语文课的时间去睡觉,这种做并不对,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的时间,然后在课下的时候,用少的时间去学习语文,其实有些时候,语文底子打下了,即使你课后的时候不怎么学习,课上认真听讲一点,你的成绩也会很好的,所以利用好上课的时间,对你学习很重要。

语文中,有很多知识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有些东西可能老师讲我们也听不懂,所以学习语文,还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小编收集的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新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请多多关注我们吧!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新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相关推荐文章: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雨巷知识点总结2021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最新

高中语文必修二上册过秦论知识点总结2021

2021高考语文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逍遥游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梁实秋鸟知识点梳理最新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你整理的《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三知识点》,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三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4、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2、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7、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3、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4、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7、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六、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七、其他重点字词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2.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三知识点

文学常识: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取”

二、【古今异义】

1、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1.表凭借,用来。2.…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三、【一词多义】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四、【虚词运用】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以之兴怀代词指上文中的事。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五、【特殊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3.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三知识点

《劝学》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2、日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二、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金就砺则利(徐徐语文坊)(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金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参考)

5、声非加疾也(疾,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快)

6、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寄居存身,藏身;今义:放在)

8、用心一也(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9、蟹六跪而二螯(跪,古义:蟹腿;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

10、下饮黄泉(黄泉,古义:泉水;今义:迷信中的地府)

三、固定短语和句式

1、君子生非异也(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贤能的人)

2、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利的爪牙,强的筋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火加热使它弯曲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圆圈),即使又被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用火加热使它变成这样的啊。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了,金属XX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省察,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中:合乎。輮:通“煣”,用火加热使弯曲。(徐徐语文坊)以为:把……制成。曲:形作名,弯度。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金:金属XX。就:接近,靠近。博学:广博地学习。而:表递进。参省:多次省察。乎己:于己,对自己。知:通“智”。)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假:借助。水:名作动,游泳。绝:横渡。生:通“性”,资质,禀赋。)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无法远达千里。(跬步:每一小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雕刻一下就放弃,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徐徐语文坊)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夹,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寄居存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用心:因为它用心。跪:蟹腿。寄托:寄居存身。)

4.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三知识点

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

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

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赎:抵偿。

11.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正:培育;误:树木)

1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现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13.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4.坂上走丸:坂,山坡。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15.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比喻恶劣的环境。鲍鱼:咸鱼;肆:店铺。

16.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暴:损害。殄:绝。

17.暴虎冯(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暴:徒手搏斗。冯河:涉水过河。

18.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做完。

19.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事业的艰辛。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

20.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容地势险要。

5.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三知识点

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徒,空。今义:作动词。)

连峰去天不盈尺(古义:距离今义:离开)

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指远离家乡今义:一万里的路程)

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指晚年、暮年。今义:指很多年或很长时间,一生、终生。)

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树叶。今义:树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了。今义:表原因。)

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击。今义:超出一般)

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等。)

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词构成的一个词,朝着前面。)

如闻仙乐耳暂明。(古义:忽然,一下在。今义:暂时)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formosha.com/post/4097.html发布于:2025-11-28